
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误区。很多人一长毛囊炎就觉得自己“上火”了。
科学的讲,长毛囊炎 ≠ 上火。 它本质上是一种细菌、真菌等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。
这种误解源于一些表面关联:
症状相似:毛囊炎的红、肿、热、痛和“上火”时可能出现的痘痘、口疮等有相似之处。
诱因部分重叠:
吃了辛辣、油腻的食物(“上火”的经典诱因),可能会刺激皮脂分泌旺盛,为细菌生长创造更好条件,从而诱发或加重毛囊炎。
熬夜、压力大(也被认为是“上火”原因)会导致免疫力暂时下降,使得皮肤更容易受到细菌感染。
关键区别在于:“上火”是诱因,而真正的原因是被这些诱因“滋养”起来的细菌或真菌。
毛囊炎是毛囊发生的炎症反应,绝大多数由感染引起:
细菌性毛囊炎:常见,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。刮毛、剃须、紧身衣物摩擦导致皮肤微小破损后,细菌趁机入侵。
真菌性毛囊炎:常见由马拉色菌引起。好发于胸前、后背、上臂等皮脂腺丰富、容易出汗的部位。
其他原因:非感染性因素也可导致,如皮肤长期被油脂或化学物质浸泡等。
既然不是“上火”,就不能盲目降火,而应科学处理:
基础护理(首要):
保持清洁干燥:用温和的沐浴露清洗,洗后及时擦干。
避免摩擦和刺激:穿宽松、透气的棉质衣物,避免刮擦患处。
停止剃刮:在痊愈前,避免剃刮感染区域的毛发。
生活调理(辅助):
饮食:适当减少高糖、高脂、乳制品的摄入,这些可能刺激皮脂分泌。
作息:避免熬夜,保证充足睡眠,提升免疫力。
心态:保持良好情绪,管理压力。
1.
虽然不像“上火”那么简单,但健康的生活习惯同样重要。
温馨提示:长毛囊炎,不是“上火”,而是“感染”。
核心对策是 “抗感染”和“消除感染条件” (保持干燥、避免摩擦)。
如果情况严重或反复发作,应咨询皮肤科医生,明确病因(是细菌还是真菌?),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。
·湖北省临床重点专科
·武汉市临床重点专科
·三级耳鼻喉专科医院
·全国连锁耳鼻喉医院
·省、市医保定点医院
·湖北省商业保险定点医院
©CopyRight 2022-2025 WuHan TaoJiaLin all Rights Reserved 武汉陶家岭医院版权所有,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抄袭。 鄂ICP备2025149468号-1
武汉陶家岭医院版权所有,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抄袭
©CopyRight 2006-2025 WuHan TaoJiaLin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5149468号-1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